公司動態(tài)
國內大豆種植面積銳減,非轉基因大豆的又一次危機
閱讀:573 發(fā)布時間:2011-5-20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又一輪的危機開始了。
多年之前,由于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不斷沖擊而退守東北一隅的非轉基因大豆,似乎仍然守不住自己的陣地。而這一次,它的對手除了進口大豆,還有同樣生長于此的玉米、水稻等其他糧食作物。
春播將要開始,但是不久前*公布的全國農民種植意向調查顯示,糧食、棉花、蔬菜意向種植面積增加,大豆意向種植面積減少11.2%。“現在的農民,但凡能想出招來就不種大豆了。”黑龍江克東縣農民、省農業(yè)信息聯絡員李樹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其實,2010年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就已經大量減少,相比2009年,降幅在10%左右。今年則愈加明顯。國產大豆種植面積在多年相對穩(wěn)定之后的大幅減少,對于國內正在蓬勃發(fā)展的大豆食品加工業(yè),無異于當頭一棒。它近年來被視為拯救國產大豆的一條必由之路。
如何才能有效保全和發(fā)展中國的大豆產業(yè),依然是個待解的難題。
銳減的種植面積
種大豆的三樣“好處”:一是產量穩(wěn)定,漲不了多少;二是價格穩(wěn)定,每斤超不過兩元;三是收入穩(wěn)定,掙不了多少錢。
李樹財不久前跟隨省里的相關部門去調研,聽取農民關于種植大豆的意見,得到的反饋清晰而一致,“現在種大豆不掙錢。對于農民來說,不調整種植結構根本就不行。”他這樣對記者說。
李樹財用東北人的幽默總結了種大豆的三樣“好處”:一是產量穩(wěn)定,漲不了多少;二是價格穩(wěn)定,每斤超不過兩元;三是收入穩(wěn)定,掙不了多少錢。
據記者了解,現在黑龍江很多豆農都在轉向種植玉米和水稻,“玉米現在的市場價是0.89元/斤,畝產1000斤是沒問題的,每畝的收入就有890元。而大豆每畝的產量只有270斤上下,按每斤2元計算,每畝收入也就500多元,種植成本方面,兩種作物差不多,都是190元上下。這樣算下來,一畝玉米的收入要相當于近兩畝大豆的收入。”李樹財向記者詳細地計算了兩種作物的種植效益。
在如此大的收入差距下,豆農拋棄大豆就是自然而然的選擇了。不單如此,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qū)的黑龍江省也把確保玉米、水稻等主糧產量增長放在了*,也和農民的自主選擇不謀而合。記者了解到,黑龍江省今年確定:為確保全省糧食作物面積穩(wěn)定在2億畝,全省玉米、水稻分別增加650萬畝和 350萬畝,大豆則調減到5000萬畝。
“據我的估計,今年黑龍江的大豆種植面積要減少20%。”李樹財說。而這樣的種植結構調整在去年已經十分明顯,黑龍江*數據顯示,2010年該省大豆播種面積為5322萬畝,同比減少11.5%,而全國大豆的播種面積相比2009年,降幅也在10%左右。
而之所以大豆和玉米、水稻之間的種植效益出現如此大的差距,則和近幾年國家不斷提高玉米、水稻、小麥等幾個主糧品種的zui低收購價密切相關。現在這幾個品種的zui低收購價格都已經接近1元/斤。
而國產大豆的價格由于要被動地和進口大豆價格銜接,又沒有國家zui低收購價政策的保護,相比其他品種,種植效益已經顯得十分低下。
新的希望:大豆蛋白
大豆應該是蛋白質食品,應該朝高蛋白的方向發(fā)展。食用蛋白更是中國大豆的優(yōu)勢。
經過多年進口轉基因大豆的沖擊,現在集中在黑龍江的國產大豆油脂加工產業(yè)鏈已經支離破碎,很多油脂企業(yè)常年處于半開半停的狀態(tài)。據知情人士介紹,之前在黑龍江擁有5個油脂加工廠,產能zui大的九三糧油集團,基本已經放棄了國產大豆榨油的業(yè)務,只是因為去年年底以來國家為控制食用油價格上漲,分配給他們十幾萬噸的定向銷售大豆,才維持了生產。由于從2005年以來企業(yè)出現了嚴重虧損,為了生存,九三油脂被迫選擇在沿海建廠,使用進口轉基因大豆進行生產。“現在來看,多虧我之前已經走出黑龍江了,要不然只有死路一條。”總田仁禮曾對記者說。
如今,業(yè)界似乎已經接受了國產大豆油脂加工業(yè)前景黯淡的事實,國產大豆出油率低也似乎得到了*,盡管還有人并不同意,但也無力回天。好在國產大豆由于非轉基因以及高蛋白含量逐漸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
“過去人們把大豆當做油料作物,但其實大豆的含油量一般,只有20%,有些品種會多幾個百分點,但是蛋白含量一般都在40%以上,中國大豆蛋白質含量zui高達到47%,外國是根本沒有的。大豆應該是蛋白質食品,應該朝高蛋白的方向發(fā)展。食用蛋白更是中國大豆的優(yōu)勢。”中國大豆產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劉登高說。
一份由中國大豆產業(yè)協(xié)會所做的《大豆食品加工業(yè)發(fā)展的新趨勢》報告顯示,國內眾多企業(yè)都在加入大豆蛋白產業(yè)和擴大大豆蛋白產能。“5年前,到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的只有十幾個國家,現在有50多個國家來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我們的產品不愁銷售,所以我們把生產能力從20萬噸擴大到60萬噸。”谷神集團董事長李登龍介紹說。據了解,該公司產品95%出口到俄羅斯、澳大利亞、英國、荷蘭、印尼和南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河北省匯福糧油集團計劃三年內將加工能力從200萬噸增加到800萬噸;九三糧油集團自2010年以來已經轉向大豆食品加工生產,中紡集團也正在準備開設大豆蛋白加工項目。“我們已經列入新的5年計劃了,”中紡集團一位知情人士說。
前述報告數據顯示,用于食品加工的國產大豆每年遞增約100萬噸,2010年總量超過1000萬噸,占總產量65%,中國大豆蛋白食品在歐美*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長,目前已經占據貿易中50%的份額。眾多企業(yè)紛紛涌向大豆蛋白加工企業(yè),是因為相比大豆榨油市場5%的利潤,大豆蛋白加工市場20%多的利潤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前途未卜
不改變我國廣種薄收、浪費土地資源的狀況,蓬勃發(fā)展的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業(yè)終將會出現原料恐慌。
“現在大豆的銷售不是靠九三這樣的油脂企業(yè)了,都是賣給中介公司、貿易商,榨油的大豆1.8元每斤都賣不到,”李樹財說,“現在對高蛋白都很重視,企業(yè)收購高蛋白大豆的價格比較高,農民也意識到了,不再像以前那樣混種混收混儲,在選購品種的時候就會選擇高蛋白的品種。雖然意識到了,但是要提高收入還很困難。”
市場如此青睞中國大豆蛋白產品除了其非轉基因的品種外,價格便宜是另一大原因。根據中國大豆協(xié)會的調查,國內大豆蛋白出口企業(yè)之間互相競相殺價,存在惡性競爭。國產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粉,出口價已經下降到2萬元/噸,而進口國外的價格仍保持3萬~5萬元/噸。美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價格約 1000美元/噸,相形之下中國出口的國產非轉基因大豆價格只有大約700美元/噸。
在大豆蛋白產業(yè)還無法給豆農提供相對合理的收入時,近兩年來國產大豆種植面積的急速萎縮無疑為被寄予厚望的國產大豆蛋白產業(yè)蒙上了一層陰影。
“未來5到10年中國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將面臨原料短缺。近十年來世界大豆總產年平均遞增4%,但是增加的多是飼料級轉基因大豆,而不是食品級非轉基因大豆。”上述調研報告顯示,“不改變我國廣種薄收、浪費土地資源的狀況,蓬勃發(fā)展的大豆食品及食品加工業(yè)終將會出現原料恐慌。”
如果國家不注意引導企業(yè)克服惡性競爭,不引導加工企業(yè)建立標準、品牌,就很容易被壟斷企業(yè)所利用。稍有風吹草動,國產大豆加工業(yè)將因惡性競爭毀滅,像大豆油脂加工一樣,被國外壟斷勢力所掌控。
黑龍江大豆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認為,雖然國產大豆蛋白具有非轉基因和成本低廉的優(yōu)勢,但是在與國外同行競爭上是脆弱的。“國外的非轉基因大豆很可能比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好,只不過現在國外的非轉基因大豆沒有*真正來搶占中國的市場。國外的大農場經營本身就比中國的小農種植有經濟上的優(yōu)勢,美國可以通過補貼的方式非常容易地打垮中國的大豆蛋白產業(yè)。”
zui讓王小語擔心的是,如果因為大豆蛋白的*,加工企業(yè)都轉向該項目,中國國產大豆食用油市場剛剛奪回的幾個百分點份額可能又會被跨國企業(yè)占據。而如果為了更高的利潤,中國*放棄了大豆油用市場,那么跨國企業(yè)仍然可以用進軍中國大豆進口市場和食用油市場的辦法占領中國的大豆蛋白加工產業(yè)。
對于保護中國大豆種植情況,王小語希望國家進一步出臺組合拳和政策,保護大豆價格和豆農利益。“10年了,大豆價格一直在每斤1元多錢徘徊,誰愿意種呢?”
劉登高認為,應該提高農戶生產水平和市場地位、確保主產區(qū)豆農的就業(yè)安全,確保國產大豆占30%的產業(yè)安全底線。而為了保護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和野生大豆品種資源,建議建立非轉基因大豆種植保護區(qū)和東北、黃淮海、西北中國野生大豆保護區(qū),不要在國內批準種植轉基因大豆。
資料
國產大豆食品加工業(yè)新趨勢
?。ㄒ唬﹪鴥韧鈱Ψ寝D基因大豆蛋白產品需求旺盛。
?。ǘ┩馍桃笫秤玫鞍追郾仨氁苑寝D基因大豆作原料。
日本、美國的進口商不但合同要求嚴格,而且派專人考察原料產地的環(huán)境和種植技術,還要對大豆原料親自做檢測,有的還派代表在加工車間監(jiān)督,防止有轉基因大豆原料混入。
?。ㄈ﹤鹘y(tǒng)大豆食品加工正在走向企業(yè)化、機械化、標準化、化。
?。ㄋ模┐蠖股罴庸ゎI域廣闊,大豆食品種類越來越多。
目前蛋白產品有乳清濃縮蛋白粉、乳清分離蛋白粉、大豆?jié)饪s蛋白粉、大豆蛋白產品等上百種。還有大豆蛋白紡織纖維、海綿蛋白、高分子聚合等,可以作為高科技的工業(yè)原料。